建筑虽然不是什么精密仪器,但因为其尺度很大,所以其中包含的数据量也很大。既是一个普通的小型办公建筑(两层,2000m2),其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点也有上千个。我想接触过建筑自动化系统数据的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抱怨:这个数据点是干嘛的?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规范,很多时候看着成百上千个数据点但就是找不到我想要的那个。比如说,室外空气温度,有些人可能会将其命名为outdoor air,有些可能是oa,有些可能是outside air等等。这极大地增加了后来人使用这些数据的难度。
目前有人研究如何将建筑运行数据整合进BIM(建筑信息模型)中去。但是问题是,首先,原生的BIM数据标准(例如IFC)并不支持实时运行数据的整合;其次,BIM的发展其实被那些大公司(Autodesk,Bentley)把持,只有他们有意愿推动才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应用一些数据挖掘的方法来确定某个数据点的物理意义。